这是我们讲述的第18个买房故事。
最近群里在讨论当下年轻人抗风险能力太差,一旦失业就面临断供。
本期毛毛便是其中一位,95后女孩,计划今年跟恋爱7年的男友走入婚姻。
而这套房子,原本是提升婚姻质量,没想到其中一方失业,却成了他们结婚的绊脚石。
*以下是毛毛本人自述。
人间定律:结婚一定要买房
家和房紧扣在一起,是很多人观念中亘古不变的定律。
从知道我谈恋爱起,爸妈就不停地灌输那种“男生有房才能嫁”的观念,因为他们经历过打拼了几十年才换来一套房子的那种心酸,所以希望我能轻松点吧。
我那时候还处于热恋期,心向着对象,觉得要人家一次性掏几十万甚至百来万出来买房,有些无理,经常因为这件事跟父母犟嘴。
不过在工作之后,我们也意识到,有套房子的重要性,毕竟每年搬一次家的生活,只适合恋爱,不适合结婚。
但要全款在广州买房,谈何容易?
我男友家算小康家庭,可以支持50万左右,我爸妈也提供了10万;2020年60万在广州,并没有什么好选,更别说我爸妈要求的全款了。
所以我是瞒着他们的,突然发现老人家不会用智能手机也是一件好事哈哈。
我当时是在一家小互联网公司做行政,收入还不错,8W一年,我男友是一个广告公司策划,15W一年,所以供一套房子还是绰绰有余。
因为市区老房子面积太小,黄埔太贵,番禺、白云能买的不近地铁,所以我们就去看增城了。
看中了山田站的一个楼盘,当时价格2万左右,算上车位,一个85㎡的三房在我们预算范围内。
市区能看的,都是该类楼房的小面积
内转房源:原以为是退路,没想到是死路
正当我们准备下定的时候,男朋友跟我说他有更优惠的渠道可以买到,这个优惠渠道,就是所谓的内转房源。
他一个亲戚在开发商内部工作,有内转房源,价格低于市场价5K左右,可以先不用网签,但是需要5成左右的首付,后续等价格涨了,我们可以选择卖掉赚个差价换市区房子,规定时间内转不出去,也可以把剩下的房钱补上,作为自住。
那年楼市情况还是不错的,到处都在涨,这个涨势疫情都挡不住,所以我们想着如果涨了,可以换更好的,卖不出去我们也可以自住,怎么看都是稳赚不赔。
所以我们当时就选择了这个内转房源了,刚好收楼时间和我们爸妈算的结婚年是同一年。
起码不用立即供房,我们也可以在这段时间再存更多的钱,如果能转出去,我们可以上黄埔,转不出去,这笔钱可以当装修费。
但是,我们不知道内转房源,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好转手,虽然单价低,但是需要一次性支付我们当初给到的五成首付+差额。
相当于如果我们1.8万卖出去,购买者需要一次性支付64万+25万,还有各种转名费等,加起来都接近百万,有这个首付钱,可以买黄埔,何必选增城,对吧…
我们又不太想亏着卖,因为卖了到手的钱选择也没多少,所以我们就打算自己留着住好了,同时准备结婚装修的事。
这个价格对比两年前看的,都跌了一点
人算不如天算,没想到男朋友今年会加入失业大军,而我因为公司效益不好,没裁员,但降薪了,一个月就五千多的工资。
而我们这几年存下来的钱刚好买家具,剩下的60来万,我的公积金余额只能贷30万左右,如果男朋友还是找不到原来收入的工作,以我的个人收入,我们的流水也过不了银行商贷。
所以我们还是想优先转出去,先把本金拿回来。
不过,今年凤岗站周边几个盘的价格也太低了,我们这些买了再远两个站的楼盘,毫无优势可言了,除非减价转出。
因为价格优势,周边楼盘人气不错
本末倒置:买房为了结婚,买了反而结不成婚
没有人能预测未来,所以没想过我会降薪,男朋友会失业几个月找不到工作。
更没有想过,经常在网上看到的失业断供,有可能发生在我自己身上。
其实我们买的这套房不算贵,月供4000来块对比身边很多其他买房人来说,已经算是很轻松,但他作为经济支柱,失业情况下,这几千块房贷也足以让我们吃土。
随着协议到期时间越来越近,我们现在不知道是应该低价转出去,还是自己啃下来,毕竟他会做方案,接点私单,还是有点收入的。
不过就算能结婚,还有彩礼、酒席等费用的支出,也不是现在的我们能够承担得起,原本想着买房可以为了结婚,但现在好像买了,也结不成。
所以网上也说得没错,在没有父母的支持下,我们这群年轻人的抗风险能力,真的很低。
截图来自:网易置业交流群
容我思考下是否跟父母坦白先请求支援,不然这几十万本金,都要保不住了;但说了,他们应该会很失望吧……这个婚也难结了……唉!
End
最近的买房故事,说实话,都有点丧。
但不可否认,房子是必需品,到了人生阶段,该买的还是竭尽全力去买。
村花只能说,买的时候遇到“笋盘”,记得多看多问多交流,房住虽然不炒,但也尽量不踩坑。